一是國家對鋼結構產業應繼續加大支持力度。當前,我國鋼結構產業的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國家應繼續加大對鋼結構產業的支持力度,增加研發資金投入,加緊出臺、落實稅收和金融優惠政策,鼓勵并推廣鋼結構建筑,大力提倡在學校、醫院、機場、車站、體育場館采用鋼結構并將以上建筑用鋼列入國家儲備用鋼的計劃中。政府有關部門給予中國鋼結構相關單位和企業更多施展才能的機會,使大多數企業能夠參與各類鋼結構工程的建設。
二是要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目前,國內一些重大項目基本都是采用國外的設計方案,其中不少項目的結構方案設計得極不合理,導致用鋼量太大、造價驚人,同時也給制作和安裝帶來很多難題。鋼結構設計應遵循少費多用的結構哲理,以最少的結構提供******的結構承載力,結構設計者應把合理用鋼視為展示設計水平的******境界。鋼結構設計的關鍵是正確選擇結構方案,只有選擇正確的結構方案,才能更好地體現鋼結構建筑節地、節能、節材、經濟、適用、美觀等諸多優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包括引進國際化設計團隊在內的企業設計實力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應具有國際化的思維、國際化的眼光、國際化的視野,國家應該盡快成立具有*********水平的鋼結構設計院(所),以滿足我國迅速發展的鋼結構產業需求,將綠色、低碳、節約用鋼的設計理念貫徹在設計的全過程中。
三是要加強產業鏈的建設。在鋼結構制造方面,我國應該瞄準供應鏈建設。如果把企業比作一棵大樹,把生產部門比作這棵大樹的主干,那么供應鏈便是汲取營養的根莖,其是將營養送達樹枝樹梢的循環系統,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命脈。產業鏈圍繞著核心企業,控制著企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其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流鏈、信息鏈和資金鏈,更是一條增值鏈。鋼結構是一個特殊的產業,計劃管理方式是其基本特點。******以來,鋼結構行業形成的以銷定產的供應方式和思維方式已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因此,鋼結構行業推行供應鏈建設不僅是理論的需求,而且是客觀實踐的需要。在堅持和完善鋼結構品質的基礎上,客觀實踐要求行業必須推進市場化,要求整個行業供應鏈必須實現市場導向,同時要求鋼結構產業鏈必須高效、規范和具有活力。鋼結構產業供應鏈的可以使企業能夠根據自己的職能定位,各自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從而優化了行業的資源配置。